在水質監測、飲用水處理、泳池維護等場景中,
余氯儀的精準讀數是保障水質安全的關鍵。但不少操作人員常會遇到儀器讀數忽高忽低、與實際值偏差較大的問題,這不僅影響工作效率,還可能導致水質判斷失誤。其實,讀數不準并非偶然,很可能是以下幾類“隱形殺手”在暗中“搗鬼”。
一、儀器自身“狀態不佳”,精準度從源頭打折
余氯儀的核心部件若出現問題,直接會影響讀數準確性。首先是電極老化或污染,作為儀器檢測的“核心傳感器”,電極長期使用后表面會附著水垢、有機物殘留,或因電解液消耗導致靈敏度下降。比如在泳池水質監測中,若電極表面附著藻類分泌物,會使檢測時的電流信號傳輸受阻,讀數往往比實際值偏低30%以上。其次是校準不及時或方法錯誤,很多人忽視定期校準的重要性,或使用過期的標準溶液校準,導致儀器“基準線”偏移。按照行業規范,它應每月至少用標準濃度溶液校準1次,且校準前需確保電極已充分清洗活化。
二、操作細節“差之毫厘”,結果偏差“謬以千里”
即使儀器本身正常,不規范的操作也會讓讀數“失真”。常見問題包括水樣采集不當:若采集的水樣未代表性,比如在水流緩慢的角落取樣,或取樣后長時間放置,水中余氯會因與空氣接觸發生氧化反應而減少,導致讀數偏低。正確的做法是在水流湍急處取樣,且取樣后10分鐘內完成檢測。此外,溫度與pH值干擾也易被忽視,余氯的穩定性受溫度影響顯著,溫度每升高10℃,余氯的分解速度會加快1倍;而pH值若超出儀器適用范圍(通常為6.5-8.5),會改變水中余氯的存在形態,使檢測結果產生偏差。例如在堿性較強的水樣中,余氯多以次氯酸根形式存在,部分無法準確識別,導致讀數偏低。
三、環境干擾“悄無聲息”,影響讀數卻難察覺
外界環境因素也可能成為余氯儀讀數不準的“推手”。一方面是電磁干擾,若儀器附近有大功率設備(如水泵、變頻器),其產生的電磁輻射會干擾儀器的電路信號,導致讀數波動。曾有水廠反饋,它靠近水泵時,讀數誤差可達0.2mg/L,而遠離干擾源后,讀數立即恢復正常。另一方面是環境溫度波動過大,它的電子元件對溫度敏感,若使用環境溫度驟升驟降(如露天作業時遭遇暴雨或暴曬),會影響儀器的電路穩定性,進而導致讀數偏差。因此,應盡量安裝在溫度穩定(建議15-30℃)、遠離電磁干擾的環境中,必要時可加裝防護箱或屏蔽裝置。
當發現儀器讀數不準時,不必急于更換設備,可按“先檢查儀器狀態、再規范操作流程、最后排除環境干擾”的步驟排查。定期維護電極、嚴格遵循校準與取樣規范、規避外界干擾,才能讓余氯儀始終保持精準檢測狀態,為水質安全筑牢“第一道防線”。